打开微信,扫一扫登录

亮瞎眼!华氏集团通过炒房还债 涉案人员全部缓刑

网络综合   2019-05-24 11:15 22963 66

华氏集团号称是当时华中地区最大的民营金融集团,被法院认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额为43.38亿元。

  惊动全国的华氏集团通过炒房还债,涉案26人全部缓刑。华氏集团号称是当时华中地区最大的民营金融集团,当年被法院认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额为43.38亿元,其中24亿未兑付。值得注意的是,现在26名被告人全部判了缓刑。法院判决显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后通过资产处置,华氏集团偿还了全部的非法集资,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武汉的房价从集资到处置期间大涨。这是什么原因呢?


360截图20190524113454441.jpg

  

  武汉30年商界传奇李文华的华氏往事

  

  湖北省政协近日决定,李文华因涉嫌犯罪被检察机关立案调查,决定撤销李文华的湖北省政协委员资格。而令华氏集团陷入50亿元兑付危局的旗下武汉财富基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财富基石”),其“自融自投自担保”的危险游戏正是李文华一手策划。

  

  一位熟悉武汉商界的知情人士透露,李文华是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成功下海的民营企业家,在服装行业一路高歌,曾赢得“武汉市再就业明星”、“小巨人”等称号,之后失水于房地产开发的大浪中,最后孤注一掷押宝财富基石,走上了“自融自投自担保”的不归路。

  

  1993年,年仅26岁的李文华从武汉市百货公司下海,带着不足一万元的资金接手原华成服装厂。下海没多久,李文华就陷入了创业的困境:4辆卡车停在华成门前,车上满载因产品质量不好而退货的服装。武汉市经信委于199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李文华从惨痛的事实中领悟到,市场检验产品、检验企业。保证产品才能赢得市场,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信奉市场的李文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1994年,华成服装厂实现产值1000万元,利润180万元。

  

  收获第一桶金后,李文华开始将目光投向其他行业。1998年,李文华自筹资金8000万元,收购了6家武汉当时的特困和改制企业:武汉长征汽车配套公司、武汉市江岸区车队、武汉图钉厂、武汉塑料电线厂等企业,储备了620余亩土地,并获得其开发使用权。

  

  随后,李文华成立华氏集团房地产公司,打算在房地产行业大干一场。第一个项目“华氏儒商花园”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这让李文华信心倍增。

  

  2003年,李文华利用其房地产项目资源,正式投身百货业。在此之前,武汉没有民营企业涉足百货业,华氏集团属第一家。2003年4月17日《湖北日报》报道,即将在汉口香港路新开的华氏百货,营业面积近2万平方米,属大型购物广场。

  

  华氏百货开业后,李文华将目标瞄得更远。2005年,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李文华首次对外提到了规划建设中华城的想法。在他的设想中,中华城这座巨型商业社区将占据香港路和建设大道交汇处的黄金地带,体量巨大、星级傍身,“势必与江汉路商圈、解放大道商圈三足鼎立,形成汉口新的商业金三角。”

  

  然而,中华城从规划到一期开工,前后相隔五年之久。2010年3月,武汉本地媒体报道,中华城一期正式开工,该项目共计120万方的体量将在8~10年内分三期完成,总投资额将达120亿元,其建筑面积供应量几乎占到建设大道金融一条街未来10年房地产开发总量的半壁江山,号称“武汉CBD第一盘”。

  

  去年年初,一篇关于中华城两年三次延期、迟迟不能交房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华城的资金难题逐渐浮出水面。


360截图20190524113727792.jpg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5年8月,运行12年的华氏百货亦悄然关门。2015年8月12日《长江日报》报道,武汉华氏实业集团发展有限公司商业事业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杨经萍介绍,华氏百货在过去的12年中多次调整,最初走高端路线,后改走平民路线,原来一至五楼都经营百货,后压缩了两层,地下层也引进了中百超市。

  

  大约在2012年4月,地铁3号线香港路站开始施工,附近200米左右路段打围,加上地下层的中百超市迁走导致人流量锐减。2015年7月,一至三楼百货停业,随后四楼、五楼也开始撤柜。

  

  一个更大的危机正在降临,这一危机则将李文华推向了深渊。2015年11月底,财富基石发布的一份《关于推介产品延期兑付的协调函》(下称“协调函”)打破了7万人的平静生活。

  

  《协调函》称,融资方近期所开发的项目由于多种原因无法实现正常销售,导致资金短缺,财富基石推介的基金等产品可能无法按期兑付。

  

  而《协调函》中所指的融资方正是李文华一手创办的华氏集团。7万投资人近50亿元投资款,其投向正是华氏地产开发的两个“中华城”项目。

  

  本报记者调取相关工商资料显示,华氏集团旗下控股着华氏地产、华氏实业、基石资本、东湖一叶清茶业等四大专业投资集团,和财富基石相关的地产、金融公司大多由华氏元老级人物李文华、李文萍、王汉祥、费斌杰、范桂文和陈胜等人掌管。其中,财富基石由汇丰联银和华氏老人费斌杰共同创立,汇丰联银转股给基石资本,而基石资本的法定代表人是李文萍。

  

  看似不相关的私募基金公司——深圳汇朋联银投资基金公司实际上亦由华氏集团控制。深圳汇朋联银原名深圳汇丰联银,其背后大股东是武汉汇丰联银投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陈胜,该公司办公地点在华氏花园,而华氏集团旗下金融集团总裁叶泽明亦有入股。

  

  连第三方担保公司元太融资的法定代表人李文萍亦是华氏集团股东之一。

  

  "华中最大民营金融集团"非法吸储案的卖房还债大招

  

  法院判决书显示,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的的有三个主体,第一个是地产公司。第二个是私募基金。第三个是P2P产品。三个项目合计在一起也就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43.38亿元,其中被抓时未兑付的约24亿元。

  

  法院判决显示,案发后,被告人李某等人自愿处置被告单位双龙某公司的自有资产并予以变现,用于退还集资参与人的款项。

  

  截止2018年1月31日,被告单位双龙某公司已筹集涉案全部集资款本金共计人民币24.1566亿元,并自愿向集资参与人返还集资款项合计人民币22.9882亿元,尚未领取集资款合计人民币1.1685亿元。

  

  对于这一偿还,当时新华社武汉也有一篇报道。

  

  报道的主要内容如下:

  

  武汉市江汉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郑世钢介绍,华氏集团违规销售地产项目、发起私募基金、开展P2P网贷,非法集资45.9亿元(基金君注:最后法院认定43.38亿),后因资金链断裂,基金无法兑现。

  

  武汉市迅速组建处置专班,主动探索审前处置,即在法院开庭审理前通过市场化方式处置华氏集团资产。

  

  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方洁介绍,经过司法审计,华氏集团资产负债率达111.83%,处置专班经过多轮谈判,最终引进上海阳光城集团接盘,以37.63亿元、溢价125%出售华氏集团一个烂尾楼盘资产,回笼兑付资金。

  

  这就很清楚了,原来是把烂尾楼卖给了另一个地产集团。当时也有一些媒体报道了这个地产收购的部分内容。


360截图20190524113521336.jpg

  

  而之所以能够”高价”卖出,还是因为武汉的楼价涨了,2015年11月案发到2017年中期,全国一线二线城市都大涨了,武汉楼价整体涨幅比较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刘惠好当时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国内外多数非法集资案件资产处置都在法院审判后,根据偿付次序按比例兑付,难免资产贬值,民怨难平。“华氏集团案通过审前处置,最终兑付率达100%,这在全国以往非法集资案件处置中都非常少见”。

  

  华氏案处置专班部分干部说,如果不采取审前处置,华氏案资产处置与资金兑付,经过一审和二审,加上执行拍卖等程序周期至少需要五年;资产无法盘活仅当烂尾项目直接处置,最终兑付率可能只有三成;损失惨重而且各类不稳定风险因素堆积。

  

  惊动全国的华氏集团通过炒房还债,涉案26人全部缓刑。最后法院认定被告人李某等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额合计为人民币43.38亿余元,其他人员参与金额更少一些。最终一审和二审判决中,华氏国际(控股)集团原总裁李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其他25名被告也被判两年到三年左右,并且全部被判缓刑。对于这一判决,法院给出的减轻判决的两大原因分别是自首和偿还投资人全部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