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登录

马智涛:分布式商业萌芽,银行迎来发展新机遇

金融界网站   2019-04-19 14:47 9751 55

Open Innovatio是近几年科技创新行业主流的理念之一,开放者成为技术社区背后的创新者。

【洞见】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应用,金融界特邀前沿专家,对话科技,预见未来!

本期嘉宾:马智涛 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

分布式商业萌芽,银行迎来发展新机遇

金融界:近几年区块链的热度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转折。目前追逐区块链的资本也开始冷静下来,于此同时,各大商业银行对区块链的研究应用也越来越多。您认为这种背景下的区块链发展中,银行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区块链金融的前景如何?

马智涛:Open Innovation(开放创新)是近几年科技创新行业主流的理念之一,开放者成为技术社区背后的创新者。Open Collaboration(开放协作)是进一步拥抱开放,在业务和区块链等技术能力合作的基础上,与合作伙伴共建商业生态。

具体而言,随着金融科技技术的成熟,未来跨银行间、跨金融机构间、乃至跨产业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这让新的商业模式——分布式商业开始萌芽发展。成熟的分布式商业场景将具备生产资料多方持有、产品和服务能力由多方共同构建、商业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对等、产品和利益分配规则透明等要求。在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下,银行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众所周知,牌照、资本、资源等因素使银行业成为了门槛较高的行业之一,银行所具备的优势能力,如存贷汇业务、清结算服务、金融级的风控能力、银行账户体系、KYC能力等,无论与哪个行业结合都可产生无可替代的巨大价值。同时,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前提是信息中介,其具有常态、高频且高质量的金融数据资源。因此,银行是金融业中最适合与互联网、实业等行业共谈开放的角色。银行机构如果积极与其他商业参与者通过提供自身的专业化能力,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共同建设生态,共同分担成本与收益,也将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未来,通过跨产业协作,我们认为银行可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以分布式零售场景为例。本身,零售商之间在相互竞争的同时也存在互补性,他们可以通过分布式商业模式来共享资源、协同发展、实现价值交换,由此形成商业联盟。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商业联盟享受到更多商户的资源,对于经营者来说,尤其是中小商户,结盟的门槛将大大降低,获客的资源及渠道将会大大拓宽。银行恰可在这其中,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如清结算能力、账户能力等。在这个生态中,每个参与者各司其职,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同时也在协作中不断碰撞出新的商业模式。

此外,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服务于小微企业融资,可使供应链多方互惠共赢。对于银行端,通过供应链金服平台连接渠道方以及客户,可有效利用闲置授信额度,且整合核心企业及各级供应商信息流后,可有效降低了业务风险,加强批量获客能力,增强单一客户盈利。对于核心企业端,通过该平台为其应收或应付账款注入流动性,可在票据之外提供更为简便快捷的结算方式。同时,有效减少财务费用并增加金融收益,提升其参与动力。对于链属企业端,作为核心企业的供应商,最关心应收账款质量以及账期,尤其是面对强势的核心企业,其议价能力更弱。该平台则为供应商提供了一种新的按需灵活融资渠道,同时通过纯线上操作,提升了各级供应商的操作体验。

推动联盟成员共治,联盟链生态应用前景广阔

金融界:过去几年的区块链发展,公链和联盟链一直并行前进着,您曾提到过公众联盟链将是区块链行业未来新走向。从专业的角度,您能分享下目前公众联盟链的发展情况与趋势吗?尤其是在银行系统的应用?

马智涛:公众联盟链是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联盟链。公众作为链的使用者,可以通过公开网络访问商业联盟所组成的联盟链提供的服务。联盟链有一套治理机制,由联盟成员去共治的。联盟链的属主以及运营方,是联盟本身,通过这个链去实现信息以及价值的交换。通过公众联盟链的体系,可以大力提倡政企机构联合,提供对外服务,去提升机构间的协同效率,以及提升公众体验、降低公众成本和风险。

我们希冀能够有效促进多个联盟间进行协同合作、共同搭建公众联盟链生态、实现新型分布式商业模式。

对于联盟链在银行系统的应用。一是运用联盟链技术构建机构间对账平台,通过建立起透明互信的信任机制,优化对账流程,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提升了对账的时效性与准确度。通过该平台,交易数据只需秒级即可完成同步,并实现T+0日准实时对账。

二是联合三方共同研发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仲裁链。借助区块链技术,仲裁链将实时保全的数据通过智能合约形成证据链,满足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的要求,实现证据及审判的标准化,并降低司法成本。

区块链应用应牢记,合规是底线,创新是出路

金融界:在您看来,中国国内目前的环境(包括技术、监管、政府、企业、用户认知等),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影响如何? 就区块链金融的发展,在资金管理、业务合 规方面还有怎样需要完善的?

马智涛:目前,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业对区块链技术等金融科技的发展日益重视,大多数银行都将其作为发展重点与转型方向,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区块链技术等金融科技在这些合作中的核心功能往往是为传统银行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基础设施,并通过技术创新帮助银行机构不断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成本,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指导了正确的方向。金融科技的本质是以科技手段赋能金融业务,而金融业的外部性、公共性,非其他行业可比,监管机构一直强调凡是搞金融都应持牌经营,都应纳入监管,最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银行作为持牌机构,在业务创新方面更易符合监管要求,银行机构相比互联网公司也更加熟悉和了解金融业务与客户需求,此外,部分银行目前已逐步摸索出自主可控的科技发展路径,在核心系统技术方面也拥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和优势。

合规是底线,创新是出路,应平衡好创新开拓与审慎经营的关系。创新开拓必须以坚实的内控管理、及精细的业务控制流程与技术支持为前提,内控管理、业务流程,尤其是科技信息能力应随着创新开拓的要求而进行变化。创新金融科技产品的本质是金融,必须遵循银行、金融固有的规律、规则。

区块链应用的五大重点

金融界:您认为银行在发展区块链上有什么前提条件需要满足?也就是说银行业在区块链的发展中,区块链应用的重点是什么?

马智涛:首先,在管理方式上,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产品的孵化有别于传统的银行产品,其业务场景复杂,合作模式创新,合作机构多样化。

第二,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金融科技的发展往往涉及大数据的收集和应用,这也容易带来消费者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银行在采集和使用大数据时,应注意数据主权权益的保护并进行相应的脱敏和隐私保护处理。第三,在技术安全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新的技术挑战。要制定严格的风险防控措施,将传统的技术手段与新型技术手段相结合,用以防范新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技术风险。

第四,在科技人力配备方面,随着银行业务规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银行也要着力提升科技人员的配备数量并保障科技人才在全行人员中的人力配比,强化高科技人才引进和人员技能培训管理。同时,推进校企合作,并从大学阶段挑选优秀人才针对性培养也是我们正在做的。

第五,在监管合作方面,针对金融科技创新业务,银行也要主动向监管机构提供监管科技(RegTech)解决方案和配套手段用以支持创新业务监管,利用新技术来更有效地解决监管合规问题,降低合规风险;同时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创新业务对监管部门的透明度,确保科技创新业务在良好的金融监管下健康发展。

开放银行背景,区块链帮助链接效率和数据隐私保护

金融界:您认为未来银行业会因技术应用带来多大的改变?这其中区块链技术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马智涛:金融科技的发展对当前银行业形成挑战,客户的流量入口发生转变,触达银行客户的主要渠道将从线下的物理网点逐渐转向数字终端。对于银行机构而言,积极发展区块链技术等金融科技也带来诸多好处:例如,通过移动互联模式,银行可以触达到更多过去覆盖不了的长尾客群,从而更有效覆盖市场空白,服务普惠人群和实体经济;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银行可以降低成本,改变了服务的成本结构,有助于实现发展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银行转向大数据驱动的经营模式,包括大数据风控、个性化推荐等的应用,可以更进一步增加自身客户的体验和粘性。归纳而言,金融科技可以为银行带来“三升两降”的好处,即规模、体验和效率提升,成本和风险下降,进而激发了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动力。

开放银行的理念与此不谋而合。银行通过开放银行,可将自身的产品、风控、科技等能力嵌入到垂直行业,更直接地触达目标客群。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服务得以搭载在丰富的用户场景之上;而缺乏金融资质和能力的合作伙伴也得以向用户提供贴合场景的金融领域。这无形之中使得银行具备了服务长尾客群、助力普惠金融的能力。

与此同时,风险和挑战也随之而来。

例如,合作伙伴的连接效率。在开放银行的模式中,银行与合作伙伴共同为用户创造价值,这也就意味着合作伙伴的连接效率成为了开放银行运行效率的关键。不同企业的文化理念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合作的时候实施进度也因此不同。当银行合作伙伴数量增多时,连接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对此,一方面银行可在开放过程中将产品标准化,使得产品能够规模化地快速复制;另一方面,银行可通过创新技术,如公众联盟链技术等减少连接过程中的障碍,帮助企业便捷地一键部署,提高连接过程的效率。

再例如,数据的隐私保护。数据联合应用是开放银行运作的基础,也是其价值所在。随着欧盟GDPR的出台,数据隐私问题再一次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银行的数据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更加敏感,因此也就要求更加严密的隐私保护手段。例如,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数据加密等特性,这使其在隐私保护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许多企业也都对区块链在隐私保护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希望借助区块链技术搭建数据传输与交换系统,使参与各方在用户授权的条件下共享数据,以确保用户隐私不被随意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