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登录

A股“罕见”的卖出评级报告今年突然多了

华尔街见闻   2019-04-01 16:43 10367 0

在A股市场,券商对上市公司给出“卖出”评级是异常罕见的事。但今年,这种平静无波的局面毫无预兆地被打破了。

据彭博社统计,3月份,券商对上市公司给出“卖出”评级或者下调评级的报告共计84份,是A股自2011年同期以来数量最多的一次。


在A股市场,券商对上市公司给出“卖出”评级是异常罕见的事。但今年,这种平静无波的局面毫无预兆地被打破了。


中信证券与华泰证券率先唱空,两家内资券商先后于3月7日、3月8日分别对中国人保、中信建投给出“卖出”评级。此举引发同行跟风,天风证券、中银国际、华金证券等券商随后纷纷下调中信建投评级。据不完全统计,在3月15日之后,券商出具下调评级的研报数量以日均4-5篇的速度持续增加,涉及标的股包括信立泰等。


这些唱空研报发布后迅速引起市场高度关注。当时,证券时报援引一位资深券商研究员称:“大券商还是很有分量的,敢于发布‘卖出’评级报告,一些中小券商写‘卖出’评级的研报可能连内部合规都过不了。”


据彭博社统计,3月份,券商对上市公司给出“卖出”评级或者下调评级的报告共计84份,是A股自2011年同期以来数量最多的一次。


当然,这么多年以来,A股市场并非从未出现过“卖出”报告,只是非常稀有。据牛牛金融研究中心统计,2004年至今,A股共计出现过479家“卖出”评级报告,在大约33万份研报占比仅为0.15%。


上述统计还显示,其中,三家外资券商中银国际、瑞银证券和高华证券出具的“卖出”评级研报最多,分别为175份,120份和104份。相比之下,内资券商出具的“卖出”研报屈指可数,合计仅25份,占卖出评级研报数量总和的5.22%。


此外,从2015年开始,“卖出”评级报告的数量逐年减少,2018年全年仅9篇。



值得玩味的是监管层的态度。


在“卖出”报告发布后,中国人保和中信建投于3月8日开盘双双跌停,随后带动整个券商板块全线重挫,继而令A股市场陷入全盘调整,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均低开逾2%。


然而,就在3月8日早间,官方媒体证券时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发布评论文章《让“卖出”评级研报成为常态》,称“对立双方力量平衡形成的最终价格,可以避免市场偏离正轨太远,有利于降低市场失控的风险。”


文章还认为,A股价格形成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有赖于市场形成更有效的内在制衡,研究报告则是这种制衡局面能否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市场上“卖出”评级报告像“买入”报告一样成为常态,市场一定会健康得多。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3月15日对此表态称“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有分析称,这实际上说明券商的卖出评级得到了监管层的肯定。


彭博社援引位于新加坡的IG Asia Pte Ltd.市场策略师Jingyi Pan的话称:“强烈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倾向于抑制市场过热。对经济增长的担忧给这些降级行为增添了更多动能。”


这不禁令人回想起2017年。当年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表现强势,当年连续突破4个百元整数关口,从334.28元直冲上700元高位,足足翻了一倍。从400元到500元历时80个交易日;从500元到600元用了48个交易日;而从600元到700元更是只用了15个交易日。


彼时,券商全线表态看好贵州茅台,并不断上调目标较。有119家机构给予贵州茅台“买入”评级,51家机构给予“增持”评级, 无一家券商给予“中性”“减持”“卖出”等评级。


对此,新华网在当年11月16日发表《理性看待茅台的股价》一文,警告称目前不存在业绩突飞猛涨的理由,也不对股价突飞猛涨形成支撑。


上交所当时则直接点名批评将目标价上调至900元高位的安信证券,要求其规范发布,避免研报出现夸大、误导性陈述。该券商之前大为看好茅台,认为按25倍估值该股将在2025年前后达到1.85万亿的市值天花板。


(以上内容由启明星量化金融学院资讯部整理编辑,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