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登录

商品走弱给通胀预期“泼冷水”

中国证券报   2018-12-26 10:12 9320 0

 今年前10个月,原油一度录得31%的涨幅,迫近90美元/桶,激起全球通胀预期。

  今年前10个月,原油一度录得31%的涨幅,迫近90美元/桶,激起全球通胀预期。




  国内来看,今年前10个月,大宗商品价格重心抬升,文华商品指数上涨了7.6%,国内工业品期货价格指数涨幅6%,国内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涨幅10.4%。其他重要大宗领域,猪肉价格及蔬菜水果价格在今年三季度之前都处于上升通道。


  具体数据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10个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U型走升,累计看,前10个月同比涨幅约6.5%。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也在10月份一度达到五年高位水平。


  期间,市场通胀预期也曾出现反复,尤其6月份之后,随着原油、猪肉及蔬果价格上涨,叠加人民币贬值影响,市场通胀预期一度升温。但时间走到10月份,市场画风突变,有关通胀预期的担忧好像突然之间不见了踪影。


  10月份之后,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吐涨幅,包括原油、钢材、煤炭在内的工业品期货价格大幅下挫,几乎回到年初水平。此外,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CPI和PPI同比涨幅双双回落,其中,CPI同比上涨2.2%,涨幅比上个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同比涨2.7%,涨幅比上个月回落0.6个百分点。


  国内市场通胀预期的温度,主要看猪肉、粮食、油价、房租、人民币贬值等因素变化。


  从大宗商品的表现看,工业品价格自10月中旬以来快速下跌,文华工业品指数从10月10日的高点175跌至11月27日的近期低点146,跌幅达到16.5%。


  未来几个月仍为工业品消费淡季,市场预计工业品期货中线表现偏弱。且从当前低迷的原油市场表现来看,原油价格持续低位将降低工业生产成本,难以支撑价格上行。此外,根据油价与CPI联动规律——油价每波动7美元,对应对CPI的拉动幅度变动0.1个百分点,疲软的原油价格往往意味着整体工业品价格受到压制。


  近两年,中国商品指数悄然成为引领全球通胀/通缩的先行指标。今年南华商品指数宽幅震荡,多位业内人士预计,中期商品市场或难以大幅反弹。其背后,主要由于市场预期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房地产市场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预计南华商品指数大概率下跌,分类指数中能化指数、黑色指数、有色指数、工业品指数或均将下跌;农产品指数上半年预计震荡偏弱。


  另根据商务部门监测,临近春节,猪肉价格随着需求量提升或有所回暖,另外随着气温下降,蔬菜生长缓慢,个别品种供应偏紧,整体上,后期蔬菜价格或将继续小幅上涨。但这对通胀预期降温影响甚微。


  (以上内容由启明星量化金融学院资讯部整理编辑,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