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登录

昔日“鞋王”百丽欲重返港股 滔博国际能否成功助攻

网络   2019-07-08 17:20 8030 0

滔博运动能否助力百丽逆风翻盘,尚不可知。

退市不足两年,百丽欲重返港股,不过,这一次身份有所不同。


上市十年,因不堪业绩连连下滑,昔日“鞋王”百丽以缩水2/3估值进行“贱卖”,并选择“归隐”。此次将运动业务板块分拆上市,百丽再次“出山”。


6月27日晚间,百丽旗下运动品牌代理业务滔搏国际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申请,拟在香港主板上市。上市十年后业绩不断走下坡路的百丽,在2017年选择退市,但仅时隔不到两年,百丽便推动子公司滔搏国际再次上市。滔搏国际在国内共有8300多家直营门店,运营品牌包括Nike、adidas等。相关报告显示,滔搏国际占据15.9%的市场份额,是国内最大的运动鞋服零售商。凭借近年中国市场健康风潮的红利,在百丽集团内部,该运动业务营收已经超过传统鞋履,不过,受制于代理业务的品牌控制权较弱、对品牌依赖较大以及竞争对手等问题,滔搏国际并非没有挑战和风险。


滔博运动能否助力百丽逆风翻盘,尚不可知。


“两块业务的发展趋势本来就是不同的,百丽传统的女鞋业务在变差,但运动业务的发展还是有想象空间的。”


招股书显示,百丽国际是滔搏国际的控股股东,且滔搏国际自2006年起一直作为百丽国际的一项独立业务在运营,代理品牌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彪马、匡威、范斯等。截至2019年2月28日,滔搏国际有8343家直营门店,其中98.8%为单一品牌门店,目前主要通过“Topsports”和“Foss”经营多品牌门店。2018年,百丽鞋类事业部总裁兼新业务事业部总裁盛放表示,集团运动业务在过去一年利润和销售预计超过了20%以上的增长。


2017年4月,百丽国际以总价453亿港元完成港股私有化退市,从那之后,百丽动向“隐秘”,除了在“新零售”上的一些布局之外,便是在2018年(即百丽私有化后不足一年)有消息传出,集团拟分拆运动服饰业务上市。

 

曾从事服装及时尚品牌咨询工作的Harry(化名)表示,“当时消息传出时,业内便有不少讨论,包括推断百丽早已有意私有化后再重组上市,运动服饰业务其实早已上轨道,而百丽未在除牌前进行分拆等,是为了释放业务价值。此外,不排除百丽国际利用这个业绩较为乐观的运动产品板块再谋资本化。”


实际上,记者留意到,近年来选择拆分业务的方式,以寻求新发展的鞋服企业并不止百丽。Gap今年初称,将分拆为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一家是Old Navy,另一家是尚未命名的公司。此外,杉杉股份也是在退市后拆分服装业务,服装经营业务将完全由H股上市公司经营。


Harry表示,“这些公司对自身业务的整合主要是将业绩还有希望的品牌分离出来单独运营,拆分上市进行资本版图的再次扩张;而表现并不好的业务被剔除,也有助于主业务的聚焦道路,增加品牌深入挖掘的机会。实际上,对公司来说,利益更大化是最根本的原因。”


在资深零售行业分析师唐小唐看来,拆分运动业务IPO为意料之中。“两块业务的发展趋势本来就是不同的,百丽传统的女鞋业务在变差,但运动业务的发展还是有想象空间的。”


从财报便能看出这项业务的贡献,记者梳理发现,从2011财年到2014财年,百丽的运动服饰业务的销售增幅从13.5%发展至17.2%。2015财年,百丽净利润虽然同比下滑,但在运动服饰业务的帮助下,百丽总体收入同比微增了2%。在2012年,百丽的鞋类业务和运动服饰类业务的销售规模比例是64∶36,来到2016财年,运动服饰类业务的收入反倒成为鞋类业务的1.2倍,占据整体营收的半壁江山。


“国外品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国内,主要是发展代理,后继进入的快时尚品牌以自营居多,运动品牌还是主要发展代理。国际品牌商采取的是同一市场授权多个渠道,让渠道之间相互竞争,从而提高进货量。在运动品牌的代理上,百丽和宝胜两家最大,且百丽和宝胜都在整合其他代理商,谋求更大市场份额。”服装行业人士马岗对记者说。


记者留意到,百丽在运动方面布局由来已久。2001年,百丽体育事业部成立,最初百丽以“滔搏体育”来经营代理运动品牌,在其上市前就已经开设了1000多家体育专卖店和近50家专业运动城。2006年,它成为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中国最大的经销商之一。


随后,百丽通过并购的方式扩张。2011年,百丽将深圳领跑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收入麾下。2012年,百丽再度出手,收购Nike、adidas代理商Big Step。Big Step旗下拥有600家门店,而深圳领跑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运动品牌代理企业,这使得百丽在体育渠道的布局趋于完善。


“依靠少数几家品牌合作伙伴提供销售产品,一旦未能与其保持良好关系或未能续签零售协议,则对公司盈利能力和业务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据欧睿最新报告,2018年中国运动服饰市场的价值为400亿美元,预计在2023年增长至580亿美元,市场前景向好。2017~2019财年,滔搏国际收入分别为216.903亿元、265.499亿元和325.644亿元,过去两年增幅分别为22.4%和22.7%;净利润分别为15.378亿元、18.101亿元和22.365亿元,意味着过去两年增幅分别为17.7%和23.6%。凭借近年中国市场健康风潮的红利,在百丽集团内部运动业务营收已经超过传统鞋履。


但从门店的稳定性来看,滔搏国际存在不足。招股书显示,滔搏国际2017年关店数超过新开门店数量的一半,为817家;2018年关店数量增加了125家,新开店净增长仅76家。截至2019年2月28日,新设门店1415家,关店数量竟达到1374家,与新开门店数量几乎持平。滔搏国际也在招股书中表示,直营门店网络是提升业绩的关键,也是最大竞争优势之一。


从合作品牌来看,滔搏国际对耐克和阿迪达斯这两大主力品牌的销售收入有着极大依赖。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2月28日止年度,主力品牌货品销售分别占销售货品收入总额的90.0%、89.4%和87.4%。滔搏国际同样也已经成为耐克和阿迪达斯最主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与前者和后者的合作时间分别达到20年和15年。


滔搏国际也在招股书中表示,依靠少数几家品牌合作伙伴提供销售产品,一旦未能与其保持良好关系或未能续签零售协议,则对公司盈利能力和业务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耐克、阿迪达斯等顶尖运动品牌在销售渠道上并不会选择单一的加盟商或代理商,滔搏国际太过依赖一线品牌会有经营风险,需要长期和品牌、供应商做好维护工作,维护好关系。”奢侈品以及时尚品牌咨询顾问张培英说。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2月底的2018财年,尽管滔搏国际的净利润双位数增长,但是毛利率出现了略微的收缩,2017~2019财年,滔搏国际毛利率分别为43.2%、41.6%和41.8%。对此,Harry表示,“受制于代理业务的品牌控制权较弱,此前业内有过担心,由于低毛利和规模化等问题,滔搏国际单纯的运动业务恐怕难以在香港市场获得高估值的可能。”


还有一种声音是“低出高进”百丽以退为进,分拆之意或许早有。


资料显示,2017年在百丽股价低位时,股东以低估值531亿港元选择将其私有化。而在2018年退市不足一年就有消息称百丽将分拆运动业务进行上市,并称滔博国际估值或达321亿元。


经济学者关焯照在接受采访时分析称,基金股东涉以低估值私有,重组后将其中较佳的资产再上市,日后估值增长,原小股东亦无法分享成果。


为了将百丽其他业务与运动业务划清界限,滔博国际在2018年进行了重组,股权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2018年9月,滔博国际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获豁免有限公司,由百丽国际100%控股。而当前,百丽国际则由Muse Holdings通过全资附属公司Muse B及Muse M拥有,Muse Holdings分别由智者创业、Hillhouse HHBH(高瓴资本)及SCBL持有46.36%、44.48%及9.16%股权。


此外,中国运动市场上,滔搏国际并非没有竞争对手。马岗对记者表示,“从收入来看,滔搏国际收入不如耐克;从净利润来看,安踏2018年净利润为41.03亿元,高于滔搏国际;此外,还面临来自同样作为运动代理商的宝胜国际的压力。”记者留意到,宝胜国际过去三年收入分别为162.364亿元、188.333亿元和226.774亿元,增幅分别为12.2%、16.0%和20.4%。


不过,为了吸引潜在消费者,滔搏国际近几年也进行了多方面布局。它也在尝试通过新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兴趣爱好。比如,为了迎合国内迅速增长的电子竞技市场,滔搏国际在2017年建立了滔搏电子竞技俱乐部;同时,加快数字化转型,并吸引更多的用户群体等。此外,滔搏国际在招股书也提到,未来也将从多方面进行优化,包括拓展并持续升级门店网络、深化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以及进一步丰富消费者为核心的平台供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