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登录

挑战美元主导地位 欧洲是认真的吗

新京报   2018-12-11 09:59 11495 0

据报道,近日欧盟将制定计划,在能源、大宗商品、飞机制造等“战略性行业”增加欧元的使用,以挑战美元地位。

  据报道,近日欧盟将制定计划,在能源、大宗商品、飞机制造等“战略性行业”增加欧元的使用,以挑战美元地位。 欧盟委员会还将发布具体的草案,以促使欧元能够扮演更加“强有力”的国际角色。欧洲是真的要挑战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吗?






  至少从表面上看,好像是真的。比如,早在今年9月份,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就呼吁欧盟要提升欧元的全球地位。他认为,欧洲一年的能源进口费用总计3000亿欧元,但当中有80%是用美元支付,而欧洲只有2%的能源进口来自美国,这“实在荒谬”。容克还说,欧洲企业购买空客的飞机也是用美元而非欧元进行计价和支付,也是“荒谬”。


  此外,作为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回击和避开美国的金融制裁,欧洲还声称要创立一个欧洲支付体系,该体系将独立于目前美国占主导地位的SWIFT支付体系,以便于用独立的欧洲支付体系继续同伊朗的商业往来。


  向美元霸权发起挑战,欧洲人是认真的吗?


  恐怕作势的成分更大一些。因为今天的欧元早已没有了当年与美元“试比高”的勇气,在相当程度上已经融入了“美元体系”,与美元绑定,和美元成为了“信用共同体”。


  2013年10月31日,美联储、欧洲央行、瑞士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和日本央行等全球六大央行同时宣布,它们把已有的临时的、有额度限制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转换成无限期、无限额并且涵盖六方的多边协议。


  根据此协议,这六大央行任何一个都可在自己司法辖区内以另外五种货币中的任何一种向市场提供流动性。这意味着,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一个长期、多边、多币种、无限额的超级储备货币网络编织成型。任何一种货币出现危机,遭遇市场的挤兑甚至“抛售”,其他五种都将提供无限的流动性支持。


  这个网络的核心要义在于六种货币之间彼此的信用“加持”,让市场对它们的冲击变得不再可能,每一种货币由此都获得了抵御金融风险的“绝对安全”。


  这个超级储备货币网络的形成,意味着美欧在货币问题上也达成了谅解,各自保持自己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现有地位,不再谋求向对方的货币空间的“势力范围”进行拓展。


  欧元的诞生具有强烈的政治目的,本质上是欧洲“去美元化”的过程,是要分享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所带来的收益,要与美元一争高下。


  但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欧债危机让欧洲人认识到,由于缺乏主权信用,没有坚实的欧元区统一财政,欧元其实只是一个“没有国家”的货币,自身的脆弱性要远甚于美元。而且,欧元的内在缺陷反而使得其稳定有赖于美元的支持,需要六大央行构成的超级储备货币网络。


  如果欧洲人真的想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必须首先要有能力回答市场的疑虑:要放弃美元而使用欧元,凭什么让市场相信欧元比美元更可靠?这就要解决欧元的内在缺陷,让欧元有主权信用作为支撑,真正成为一个“有国家”的货币。


  这需要欧元区在财政一体化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根本性地减少欧元对美元信用网络的依赖。否则,任何技术层面的修修补补,都无法打消市场对欧元的不信任。而想在所谓“战略性”产业中增加欧元的使用,就更是一厢情愿了。


  (以上内容由启明星量化金融学院资讯部整理编辑,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