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登录

中国央行全月无逆回购操作 刷新空窗期纪录

东方财富网   2018-11-30 10:36 11759 0

中国央行今日不进行逆回购操作,意味着11月全月无逆回购操作。

  中国央行今日不进行逆回购操作,意味着11月全月无逆回购操作,时隔三年半来首次全月无逆回购操作;同时,本轮逆回购空窗期达26个交易日,刷新纪录。


  这也引发了市场对货币政策是否转向的猜测。那么,导致央行连续暂停逆回购操作的原因是什么?是欲擒故纵要放大招?


  货币政策是否转向


  何为央行逆回购?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目的主要是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平安证券认为,央行此次暂停逆回购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收紧。央行此举可能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依然处于合理充裕水平。第二,市场利率依然保持低位平稳运行。第三,边际缓解中美利差倒挂带来的人民币贬值压力。


  对此,弘业期货也表示,不论央行是否进行了正回购操作,以及当前连续暂停逆回购的操作,都不能代表货币政策将会收紧。尽管在税期压力下,或者月末因素的冲击下,流动性将会有所收敛,但是整体来看仍然保持着合理充裕。通常年底都有较大规模的财政库款投放,伴随着财政支出到位,流动性问题也将得到缓解。


  展望未来,平安证券表示,我国货币政策基调依然中性偏宽松,既不会转向收紧也难以全面大幅宽松。第一,当前经济增长下行趋势明显,稳增长成为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这决定了未来货币政策不会转向收紧。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提出了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助力稳增长。第二,未来流动性依然保持合理充裕,流动性操作延续“锁短放长”的管理思路,降准和1年期MLF操作更值得期待。


  年内四次降准释放2.3万亿


  截至2018年11月,央行年内已经实施四次降准,但未曾降息。为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中长期的资金,央行在今年的1月、4月、7月和10月,先后四次实施定向降准,向市场净释放资金约2.3万亿元。


  10月14日,央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表示,今年人民银行已经4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有人担心我们是否在放松银根。我的回答是:中国的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如果你看广义货币M2,其目前增速在百分之八点几的水平,广义货币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相当。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约为10%,也处于合理水平。综合上述因素,可以得出中国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的结论。


  在研讨会上,易纲还强调,我们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还有相当的空间,包括利率、准备金率以及货币条件等。


  降准还是降息?


  大多数机构认为,虽然市场对于降准降息的预期有所升温,但降准的预判要高于降息。


  海通证券固收姜超团队分析认为,降准空间仍在,降息有待观察。总结而言,当前我国宏观杠杆率走稳,金融风险下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融资需求低迷。考虑到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相对较高,降准仍有空间。但仅依靠货币数量宽松及窗口指导效果有限,而降息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刺激投资和消费。


  从利率方面考虑,平安证券认为未来降息的必要性不大。中美货币政策分化成为我国降息的主要掣肘。美联储大概率在今年12月继续加息,并在2019年可能加息2-3次;而我国的货币政策基调依然是中性偏宽松。鉴于目前中美短端利率已经出现倒挂,如果未来我国进一步降息,这会加大中美利差倒挂的幅度,增大资本外流和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但考虑到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修复成为当前的政策焦点,不排除未来对中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利率给予一定的优惠。另外,采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滴灌”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以上内容由启明星量化金融学院资讯部整理编辑,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