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登录

银行+5G,迸发新活力

网络综合   2019-06-10 16:34 9732 0

近日,中国银行“5G智能+生活馆”正式开门迎客.

近日,中国银行“5G智能+生活馆”正式开门迎客,网点通过应用5G技术实现了全球专家实时连线,充分发挥中行国际化的优势,为客户办理跨境资产配置、跨境开户等跨境金融服务。


事实上,这并非是第一家银行尝试在物理网点中引入5G技术。截至目前,工行、浦发银行都已对外宣布推出5G网点;建行近日也透露将于今年6月在北京开业3家5G科技无人银行,并计划年底前在北京推出10家5G科技无人银行。



提升业务效率


“5G技术现在应用最多的,就是大容量、低延时的远程信号传输。”中行渠道与运营管理部智能网点建设主管张岩表示。比如,在中行“5G智能+生活馆”内,网点通过应用5G技术实现了全球专家实时连线,充分发挥中行国际化的优势,为客户办理跨境资产配置、跨境开户、子女留学等跨境金融服务。


业内将5G技术的核心优势归纳为“更快速度、更多连接、更低时延、更高可靠。”从银行业来看,利用5G宽带提速的性能进行业务信息传输,从而大大提升业务效率,正是目前银行网点覆盖5G网络最重要的业务功能实现。


“银行多年前就在进行网点的智能化改造,而自助机器等硬件设施的配置并不难,设备程序应用等软件支撑才是关键,尤其是其反应速度和运用便利程度是客户体验的核心。”工行北京分行表示,该行在近日推出的首个5G网点,主要是实现网点业务通过高速5G网络承载,网点柜员办理业务可用带宽提升10倍以上。


“5G科技无人银行将储户个人信息等资料储存在云端,但办理业务的时延低至毫秒级别,数据上传下载时间客户几乎无感知,完全不需要缓冲时间。”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行长袁桂军表示。


重新点亮银行网点


5G所带来的改变绝不止于此。


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将会在5G驱动下得到快速发展,与之相适应,金融的底层架构、表现形式、服务效率也将发生巨大的变革。中行“5G智能+生活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除聚焦智慧、数字化的金融服务外,该网点也融入了AR试穿购物、VR看车购车等生活元素,这正是银行智慧网点改造的一个主流趋势。


“我们希望改变网点的服务形态,弱化传统网点交易处理的属性,突出定制服务、产品体验、社交互动的属性,探索如何让客户再次回到银行物理网点,体验银行最新应用的金融科技。”张岩表示。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银行与客户的触点日益多元化,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各类线上渠道不断涌现,网点作为银行赖以生存的主渠道地位在渐渐弱化。而今,5G技术正赋予银行网点新的价值。


“网点作为银行与客户接触的传统渠道,在科技革命引领下,正演变出全新的服务形态,将迸发出鲜活的生命力。”中行副行长吴富林表示。


“现在都强调线上其实是不对的,未来的银行服务一定是线上和线下的结合,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也在线下的行列,所以我们要研究如何把线下网点用到极致。”建行信息总监金磐石也认为,未来商业银行的网点会发挥不可替代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麦肯锡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为了迎合全渠道的大趋势,智能网点转型势在必行。银行必须双管齐下:做到物理渠道“硬实力转型”和运营、营销和服务模式“软实力转型”并重,从而在数字化时代制胜未来。


“为了实现智能网点模式的落地,银行必须整合线上线下数据,提升网点之间资源调配的灵活性,提升网点人员综合能力,唯有此才能成功。”麦肯锡有关负责人表示。


探索才刚刚开始


5G时代已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5G元素的融入将深刻改变银行业同质化发展的现状,银行业零和博弈的格局将被彻底打破,主动拥抱5G是商业银行的明智之举。而在面临技术应用的诸多挑战下,尽管已有多家银行对外宣布推出5G网点,但目前仍处于小范围应用的摸索阶段。


业内专家对此认为,未来金融机构要在战略上进一步主动作为。一方面,金融机构要转变思维,跳出传统业务模式的框框,在新技术赋能之下重塑业务模式;另一方面,当下开放、联动、共享的信息化时代,封闭式的经营发展思路已经很难适应时代要求,金融机构要学会借助外力,通过寻求外部合作,在互利共赢中搭建出更为广阔的舞台。


与此同时,在战术上则应审慎稳妥。金融机构在将新技术应用到实际业务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既要摸清当前用户的金融需求特点和市场环境,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总体实力,由此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式。同时,金融不能完全依赖新技术,也要发挥自身优势。


值得强调的是,运用新技术也要守住安全底线。相比现有相对封闭的移动通信系统来说,5G接入的用户、设备种类增多,风险随之叠加,这也对金融安全和稳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金融机构在运用新技术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筑牢风险“防火墙”,防止新技术带来的跨界风险、操作风险等,如此才能发挥新技术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