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登录

部分次新基金公司生存艰难 亟待“补血”过冬

证券时报   2018-11-01 11:23 8207 0

随着公募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大扩容,小微基金和清盘基金的现象备受市场关注,与此同时,小微基金公司生存艰难。

  随着公募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大扩容,小微基金和清盘基金的现象备受市场关注,与此同时,小微基金公司生存艰难。




  多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透露,部分次新公募公司成立后渠道难做,规模萎缩,人才流失,面临较大的生存难题,部分公司拟考虑为公司补充资本金以度过“市场寒冬”。


  超四成基金公司    公募规模不足200亿元


  据北京某次新公募高管近日透露,目前华北两家次新公募基金公司发展很困难,公司成立两年公募管理规模在10个亿上下,可能需要补充资本金才能继续运作。


  这位高管分析,次新公募基金在发展上面临很大的困难,一方面是因为近两年资本市场波动较大,股市景气度较差,债市择时难度也增加,新公司成立后新基金面临发行困难、业绩难做的窘境;另一方面,与公司和核心管理团队的资源禀赋、发展战略也存在一定关系。


  沪上一家银行系公募基金经理也表示,现在小微基金公司也越来越多,不少基金公司只有几个亿甚至几千万的公募管理规模。然而,一家公募的固定成本一年至少需要4000万元,以此来推算,一家新公司要维持运营,至少要有100亿元规模的债基和50亿元规模的权益类基金,如果考虑到尾随佣金的因素,公募总规模需要达到150~200亿元,公司才能盈亏平衡。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目前公募管理总规模低于200亿元的公司为55家,在128家具有公募资格的机构中占42.96%,有16家机构公募规模甚至低于10亿元,其中的11家成立于2015年以后。


  上述基金经理对此表示:“公募行业的马太效应日趋明显,这些小微基金公司未来能走多远是值得市场关注的,随着资管行业竞争激烈和牌照红利的消退,缺乏市场竞争力的新公司的冬天也许才刚刚开始。”


  需根据公司资源禀赋发挥优势


  作为人才和智力密集型行业,公募基金拥有的核心人才、资源和渠道都对公司的成功运营至关重要。


  据上述北京公募高管观察,近两年成立的次新公募主要分三类:一是具备机构股东的,公司在发展上有股东资源的支持和核心管理团队的人才输送,压力相对较小;二是私转公的,有客户和渠道资源,也有公司管理经验和产品历史业绩,在渠道开拓上更容易进入银行等大渠道的“白名单”,产品管理上有经验,管理团队经过了长期磨合,有利于公司发展;三是基金从业者创业设立公募基金,这类机构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资源,但多数属于自然人股东,缺乏实力雄厚的股东支持,资源相对匮乏,对接渠道难度较大。


  “各家公司的资源禀赋不同,新公司要想发展起来,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这位高管称,“有的公司有好的股东背景,有的公司有优秀的投研人才,有的公司有银行、互联网渠道的人脉,这都是公司发展的优势,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形成发展合力。”


  作为次新公募基金公司,人才流失现象也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据一家次新公募人士透露,他所在公司成立两年来,年均离职率大约20%,这一数据低于次新公司的行业离职率,“由于新公司还在成长期,员工激励不到位,团队需要磨合期,未来公司的成长性尚不明朗,这些都是员工离职的关键因素。”


  北京上述次新公募高管则认为,许多人谈到人才战略,言必称工资、奖金、股权激励,但这只是人才激励的一部分。人才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正确的公司战略、科学的管理模式和人性化的工作环境,满足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小公司成立初期拼薪酬、拼股权激励都不是最好的策略,我们与大公司没有办法竞争,只能产生财务的窟窿。我们在人才战略上会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利益安排,高管也定位成为人才成长做好服务的管理者,尽力为人才提升能力和业绩创造更好的环境。”


  (以上内容由启明星量化金融学院资讯部整理编辑,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